重症医学科首例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显成效

发布日期:2019-08-07  作者:肖华   阅读:次  字体:    保护视力色: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成功为一例诊断为“脑出血术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ARDS),脓毒症休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行2次俯卧位通气,使患者的痰液更好地排出,氧合明显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更好控制,这是我科首次开展俯卧位通气,取得良好效果。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大象彩票重症医学科在疑难危重救治技术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7月28日,一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因不能脱离呼吸机由创伤外科转入我科,考虑患者昏迷程度较深,自主呼吸微弱,为了防控肺部感染,在患者入科第三天给予气管切开术。患者发病时有呕吐伴误吸,术后深昏迷,无自主咳痰能力,导致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发生,缺氧情况一直得不到纠正,并且患者还存在脓毒症休克,血压偏低,要依靠升压药维持血压,生命垂危,这时重症医学科的人员没有放弃,在ICU全科医生反复评估和考虑后,决定给予其行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也正适合该患者:促进背部肺泡的复张、利于痰液引流。
        但是该患者身上有多根引流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深静脉留置导管、脑室引流管等,任何一根导管脱落都是灾难性的后果,这给操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经过医生们的周密计划和安排,在张春美护士长的带领下,5-6名护士在医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情况下,首次为患者进行了俯卧位通气。首次通气达10小时,为了防止眼、口、鼻及颧骨、胸部等重要部位的受压,3名护士轮流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好相关导管及电极片,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通过连续4天间断性的治疗,患者的氧合较前明显升高,肺部感染较前得到明显控制,病情得到改善。
        俯卧位通气又称“趴着治病”,是指利用翻身床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过俯卧位促进背部肺泡复张,减少心脏和纵隔对肺部的压迫,促进痰液更好的引流,通过改变肺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这项治疗,需要时间较长,短则6小时,长则10余小时,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处于镇静状态,防止烦躁导致管路脱落或影响输液治疗。该项操作还需要有团队密切配合和严密的监测护理,同时要求医生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困难,重症医学科全科室人员不畏惧、不退缩,齐心协力,将病人安危置于第一,敢于向难题挑战,发扬团队协作能力,成功开展一项项新的业务和技术,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服务!(ICU肖华)
分享到: